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
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的文章非常多,以致我们都能说出几条区别。本文则从目标、能力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讨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研究生事先了解这些区别,理解隐性知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可以帮助自己更顺利地完成由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培养的过渡和完成研究生学业。
如果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看成跑步,那么本科生的培养过程更像由许多短跑构成,虽然毕业论文阶段可以类比于长跑。研究生中,硕士生更像中距离长跑,博士生像跑马拉松。
如果仅仅看课程学习,本科生更注重信息本身的概念与记忆,更注重一个个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不会太多地关注它们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一门课程往往就认为达到了一个目的。
研究生则注重信息的来源、不同信息的有机结合和多种信息来源对构建自身思维体系的推动作用。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需要建立相互依存的体系,且能从额外文献阅读中补充知识。
本科生最后一年的毕业论文属于一种综合训练:用有限的专业知识去解决一个答案相对比较明确的且事先被指导教师定义的问题。这个过程基本上有统一的时间周期规定,不会有太多探索,不需要创造新的知识。论文写作除了满足一般写作规范和学术规范,不会要求达到出版物质量。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则是一个创造性工作,需要探索,需要贡献新的知识,因此周期可以改变和调整。写作上有深度,要求达到出版物质量。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顶多一年就完成,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往往就需要一年。在毕业论文中,研究生需要说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对研究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形成对学科与行业有价值的结论。部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需要以公开出版物的形式发表,或达到可发表的程度。
本科生注重学习显性知识(也可以称之为先验知识、命题知识)。研究生则需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作业、课堂讨论和科学研究,进一步获取隐性知识(也可以称之为后验知识、非命题知识)。
显性知识是通过媒介记录和课堂传播的知识。图书馆和数据库记载了这些显性知识。对本科生而言,这些显性知识必须尽可能是严谨的、确定的、唯一的和规范的。它们是可记忆的、可理解的、可表述的、可验证的。
如果将知识看成是一个人的品质,向本科生传达的是那个人的好的品质。因此,显性知识可以认为是那些“正确”的知识。 从科学到艺术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有可以用显性知识表达的元素。
显性知识很容易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一些学生很擅长接受显性知识,于是他们成了本科生中的佼佼者。
隐性知识则相反,很难通过任何媒介交流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一种经验,要么通过自身体验获得,要么通过别人言传身教获得。
例如,书本上可以写清楚许多音乐知识,但如何像贝多芬那样谱写交响曲,则很难从书本上学来。又如,勾股定理是一条显性知识,如何在一个复杂的几何问题中正确使用勾股定理则是隐性知识。物理模型和代码知识是显性知识,如何形成一套软件则需要隐性知识。
可以这样说,隐性知识本可以由无限多个显性知识组成,但人的一生只能接受有限的显性知识,因此必须通过有限的经历,积累必要的隐性知识,以达到无限的显性知识所能发挥的作用。
研究生获取必要的隐性知识是诞生自己的主意、创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隐性知识不是唯一的,有时是主观的、个性化的。
本科生针对同一问题往往能获得同一(正确)答案。研究生针对同一主题获得不同答案。本科生差不多需要成功地面对每一门课程,研究生则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犯错误,包括没有进展和获得错误的结果,但这往往是积累隐性知识、最后成功的必经之路。
光有显性知识,你不足以创造新的知识。只有在显性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足够的隐性知识,才能创造新的知识。那么,隐性知识从哪里获取?除了自己不断实践,很重要的一条,是从导师那里获取。
本科生会与许多老师打交道,包括辅导员(有时,辅导员由研究生担任)、新生导师、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即使在完成毕业论文阶段,也可能接触许多老师(包括研究生)。
本科生毕业后,很少有人将其与某老师联系起来,很少说其是谁的弟子、师从哪个门派。
研究生则不一样,研究生会有自己的、固定的导师,在课程学习和研究阶段,导师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毕业后会贴上导师标签。课程教师往往给我们传授显性知识,导师则给我们带来隐性知识。
正因为如此,研究生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是自己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研究生阶段,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获得学位后,导师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都有影响力。我们到了新的岗位,如果首先得到别人的重视,可能是看在导师情面上。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指出: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相互承诺得到维持和巩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鼓励双方签署协议(见《他山之石|导师与研究生的相互承诺60条》),以表明双方对既定原则的高度承诺,并认为这有助于学生和他/她的导师之间建立积极、富有成效和相互尊重的关系。这些承诺也暗示了师生应如何相处。
即使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一定十分顺利。原来,本科生教师在传授他们理解了的有答案的知识,研究生导师则在指导自己探寻事先没有答案甚至不知道是否有答案的知识。因此,导师可以和自己一样犯错误。
正因为如此,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在有导师指导的情形下依旧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阅读《科学采访稿| 如何写出博士论文(伊丽莎白•佩恩)》可能对自己会有所帮助。
(完)
撰文 | 学位论文写作工作组
排版 | 琳月
校对 | 白博士